首页 文联 文学 戏剧 音乐 美术 书法 曲艺 民间文艺 工艺美术 政策法规 文化信息
舞蹈 摄影 评论 专题 维权 图片 展厅 人才 对外交流 文联刊物 文艺评奖 艺术论坛
文联概况
文代会
文联刊物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评论
百舸争流 异彩纷呈 ——宝鸡散文60年概述 白 立

     用一篇文字谈论宝鸡散文创作60年,本应是件很难的事情,或者说是不甚可能的事情。但从另一方面讲,若只是做一个轮廓性的简述就相对容易一些了。本文只是对宝鸡散文创作60年叙述性的概述。

散文是什么,这是长久以来困惑理论界的一件谁都难以说清楚的问题。似乎谁都明白什么样的作品是散文,谁又都说不清散文到底是什么。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所说:“散文就是散文,谁都知道散文是什么,没有谁为它的定义烦心。”
一般理论界为散文的界定为,除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所有文学形式的通称,任何不能归入其它文体的文章都可归入散文,包括随笔、杂文、报告文学等。用评论家谢有顺的话说,散文是“业余文学”,散文无定法,是散漫随意的文字。但有一点是最要紧的,那就是情感因素,或者叫个人生命体验。可以说情感是构成散文内在规律的唯一逻辑。好的散文给人们带来的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是精神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愉悦的、可以是悲伤的、可以是启发性的、可以是冲击性的……但无论如何总归要反映的是一种真实的情感
一、新时期前的状况
所谓新时期前,实则指的就是1949至1975年这一大致时间段。那是中国社会相对畸形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特别是60年代至70年代初,历史上均称其为十年浩劫。那时的人们思想禁锢、意识单纯、价值观念单一,意识形态整体呈现一言堂。全社会几乎各个领域都处于非正常状态,全民的政治运动此起彼伏。文学创作完全处于一个被政治牵引、一切为政治服务的混乱年代,全国的文学创作都在一种被政治奴化的非正常、非理性状态,几乎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宝鸡的创作那就更是可想而知。我曾翻阅了大量图书原始资料,遗憾的是没有任何可书可鉴的散文作品出现。
只是到了70年代初,著名诗人胡征、著名作家、诗人魏钢焰先后被打成右派,下放定居宝鸡,为日后宝鸡新时期文学的复兴与繁荣埋下了弥足珍贵的微微火种。
因此,宝鸡文学60年概述实际应该只是宝鸡散文40年概述。
老诗人胡征在延安时期曾在抗大、鲁艺学习和工作,上世纪50年代就曾经创作出版史诗《七月的战争》《大进军》以及《诗的美学》等著作。由于闻名全国的“胡风案”,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宝鸡,70年代末还曾在宝鸡师范学院任教。后来改革开放、落实政策、鱼归大泽,调回陕西省社科院。
魏钢焰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世纪50年代任《延河》副主编,50、60年代就曾创作过著名的报告文学《红桃是怎样开的》,著名散文《船夫曲》《绿叶赞》《艳阳漫步》,诗歌《灯海集》等优秀作品。改革开放落实政策后,回到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又写出了《你,浪花里的一滴水》《忆铁人》等散文名篇。
胡征、魏钢焰两位文坛宿将在宝鸡短暂客居几年的时间里,宝鸡一大批文学爱好者聚拢在他们的周围,聆听教诲,谈艺论道,互相切磋,相互交流。他们二位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后来宝鸡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新时期以后上世纪80、90年代叱咤宝鸡文坛,乃至影响波及全国的莫伸、蒋金彦、徐岳、白冠勇、王瓒叔、商子秦、渭水、常智奇、景斌、冷梦、常扬、祁念曾、周进贤、杨晓明等都曾聆听过他们的教诲或与之有过不同程度的交往,为新时期宝鸡文学创作、特别是为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小说家的散文创作
新时期以后,散文与其他文体相比,不像小说那样由于负载深广的社会内涵和文体不断的革新而招人青睐,引起全社会轰动,也不像诗歌那样由于美学观念的大胆更新和形式上的锐意探索而引人瞩目,虽然也出现了《随想录》《干校六记》《我与地坛》等杰作,但毕竟数量太少,散文创作总体有些许的落伍。
但新时期宝鸡的散文创作,应该说还是大有实绩。这不仅在于有一个阵容可观的散文创作队伍,有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散文作家,更在于宝鸡的小说创作中坚力量、著名的小说家大都涉猎散文领域,并且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随笔作品。
莫伸是新时期宝鸡最早走向全国的优秀小说家,其小说《窗口》获得了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评选一等奖,当时引起极大轰动。以后的近40年创作生涯,他始终涉足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写了《大京九纪实》、《情系十二盘》《莫伸散文选》《壶口 壶口》等许多优秀的散文、报告文学作品。莫伸后来移居西安,调入西安电影制版厂任编剧导演,好作品依然不断。
李凤杰是宝鸡最早涌现出的走向全国的儿童文学及小说作家,上世纪70年代初便成绩凸显,《针眼里逃出的生命》《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还你一片蓝天》等作品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少儿图书奖。他的散文作品在他的3卷本文集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占有很大篇幅,《宝槐》《醉枣》《父亲的哲学》《怀念冰心》《歌乐山感怀》等都是优秀的散文篇什。
红柯是宝鸡走出去的又一著名的岐山籍小说家,曾获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并且多次入围茅盾文学奖,其小说创作在国内独树一帜,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十多部。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上世纪90年代创作出版了两部散文集《手指间的大河》《敬畏苍天》,散文《鲁迅西北行》曾获全国鲁迅百年征文一等奖,《奎屯这个地方》进入年度散文排行榜。他的散文书写着西部大漠的无限风情,宽广无边的雄浑无涯,反映西部的高贵,偏远的大美,正如他自己所言:“在一泻千里的砾石滩,融到了大地最坚硬的骨头。我用这些骨头做大梁,给生命构筑了大地上最宽敞、最清净的家园。”
冯积岐是宝鸡岐山籍作家,他的高产业内公认,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十多部,中短篇小说集十多部,他是中国短篇小说写的最多的作家之一。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他先后出版散文集《人的征服》《将人生诉说给自己听》《我的农民父亲与母亲》《挂职日记》等多部。贾平凹曾评价说:“冯积岐是我省一个重要作家、优秀作家,他的写作是用心写的,事关痛痒,是一个不断追求的人,他的思考不停止,包括社会思考、艺术思考。他有几套笔墨,写实写得很到位,人物刻画细赋动人;议论则有哲理,闪动着泥土一样的智慧;抒情又出乎意料,有诗人气质。”
吴克敬是一位从宝鸡扶风走出的文坛骁将,他的中篇小说作品上世纪80年代即登上国家级大刊。不仅小说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柳青文学奖等一系列奖项,散文集还获得了冰心散文奖。9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4卷本《吴克敬作品集》及散文集《碑说》《俗人散文》《伤手足》《日常的智慧》《把窗子打开》等多部。贾平凹说:“这些年他热衷于散文,笔力更加宽博,文字更有质感,在看似平常的叙述中散发着一种令人心颤的东西,在当今文章越写越花哨越轻佻的时风下,使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品味到别一种滋味。”
李昶怡是一位英年早逝的优秀小说作家,我曾与其同室共事多年,他三十多岁就有小说在全国大刊发表并入选刊,发表过数部中篇小说佳作,是宝鸡小说创作的一员悍将。1997年他与他成绩斐然的散文家姐姐李佩芝一样,因病英年早逝。李昶怡并没有小说集出版,却有一本令人称颂的散文集《魂归》面世,集内收入了《蓝星》、《子夜》、《寻找苍凉》等篇幅较长的散文,特别是开篇《魂归》,是一篇饱含情愫充满理性思考的优秀散文作品。作者在序言中说“:不仅是为了写父亲,更是为了认识自己的灵魂,追求它的运行轨迹和终极归处……渴望站在一个没有任何屏障的峰巅来审视自己生命的历史,我知道这样很难也必定很累,但这是一种责任。诗人秦巴子曾专文评介散文集《魂归》,文气贯通地表达清晰的思想与深刻的追问与思考,通篇呈现一种饱满的情感张力,是宝鸡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蒋金彦、徐岳、李君、黎军、杨晓明、马友庄、汪润林、陈文恩、曹志前、刘周社、李明、牛垦、显晔、吴双虎、李巨怀、李喜林、杨耀峰、赵韬、王维新、周宝琴、田桥、卢武智、张格娟、姚伟、秋子红、成方、牛升培、丫丫、乔栋、祁军平、周宝宏、常春、屈等主要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虽未有散文结集出版,但都有不少散文佳作问世,刘周社、李喜林、乔栋、田桥等的散文创作尤为突出,为宝鸡的散文创作锦上添花。
三、诗人的散文创作
传统的文学观念认为,散文是一种“载道”的工具,“文以载道”说的主要就是散文。尽管它天生就有抒情的基因,但在通常情况下散文更侧重于纪实和议论。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散文无疑是有自己的审美属性。而“诗性”应是新时期以来散文审美以及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新文学诞生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演变,散文这种文体已成为一个特殊的最为重要的抒情载体。
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就是,新时期以来,几乎所有涌现出的优秀诗人都从事或涉猎过散文创作,且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何其芳、邵燕祥、北岛、舒婷、杨牧、周涛、于坚、韩东、伊沙以及台湾的余光中、郑愁予、罗门、洛夫、商禽等等……时至今日,诗人们的散文随笔创作依然风生水起,方兴未艾。
景斌、秦巴子是宝鸡两位创作成就卓著的优秀作家,他们二人的创作贯穿整个改革开放新时期,在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傲立文坛,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埋头认真写作,处事低调,不事张扬。而且都以诗人角色雄踞宝鸡文坛。两位又都是文学创作的全攻性选手,诗歌、散文、随笔、评论、中、长、短篇小说、影视创作……几乎所有文学门类他们都曾涉猎,且各门类都成绩斐然。
景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出版诗集4部,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集5部。而3部散文集《远远的山》《海角并非天涯》《一群蚂蚁在大树下生活》将近百万字,其中不乏名篇,比如《用记忆去守护》《重逢时的停留》《时间的印痕》《爱是骨子里的事》《写给生命》《逆旅》《海角并非天涯》等,景斌的散文作品文笔细赋、委婉、缜密、内敛,作品具有较高的生命内蕴和精神气质,是富有灵性的表达,又是一种自由宽阔心境的流露。他散文语言极为考究,文字不仅是诗性的语言,而且具有诗性的情思、诗性的智慧、诗性的想象,时常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弥漫和传达着一种诗性的精神,从而唤起读者心灵的颤动。
秦巴子是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诗坛的风云人物,曾获“十佳诗歌作家”、“十佳青年诗人”。出席过“青春诗会”。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曾对他进行专访。获得过“新世纪诗典”金诗奖等诸多大奖,出版诗集4部,小小说入《百年中国经典》,长篇小说《身体课》进入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并入选茅盾文学奖终评40强。秦巴子的散文创作多年不歇,佳作迭出,硕果累累,出版散文集《时尚杂志》《有话不必好好说》《我们热爱女明星》《窃书记》等4部,合著有《十作家批判书》《十诗人批判书》。台湾还为他出版了散文集《西北偏东》、短篇小说集《塑料子弹》。秦巴子嗜书博学,有时甚至透着诡异。他的散文随笔睿智、时尚、幽默、大胆、犀利。天文地理、时事文坛、明星娱乐、风花雪月、人间况味、俗世烟火都是他散文随笔的涉猎范围,《橡皮》《诞生与呐喊》《时尚读书》《设计死亡》《住在书里》《聒噪》《搔首弄姿》《诗意的居住》《热爱羊肉泡馍》等,读者从他的这些散文篇名里,便可对其文字领略有加。他的散文随笔既有生命的喧沸,又有精神的玄思;既有智慧的幽默,又有想象的升腾;既有文化的反思,又有缤纷的意象;既有沉郁的格调,又有温情的氛围。  
秦巴子与景斌同是宝鸡散文创作之大纛。
商子秦曾是新时期宝鸡诗坛最早崛起的有影响的诗人,上世纪80年代曾以《我是狼孩》立足诗坛,出版过数部诗集,90年代创作出版散文随笔集《钉在文学的十字架上的灵魂》,所收大多是人物性回忆散文,内容详实珍贵,语言笔法朴实清丽,在散文界曾有影响。
白立上世纪80年代涉足诗坛,曾先后在《宝鸡日报》《陕西青年报》《西秦文学》《秦岭文学》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是新时期宝鸡文坛30年的亲历者与见证者。白立在编辑之余长期坚持诗歌与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出版过散文集《为了梦中的椰子树》以及两部诗集,具有一定影响,文学评论家常智奇为其散文集撰写有评论《诗意盎然的美文》、刘崇学也曾为其写有散文评论《激越灵动的心灵之歌》。
马召平是本世纪涌现出的一位优秀诗人,有诗集出版,特别是他的散文集《月亮光光》出版后,在散文界产生过小小的轰动,是宝鸡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马召平现供职西安某媒体。
渭水、杨紹武、孙晓杰、黄默、孙谦、郭应文、陈静、柳琴、白麟、王宝存、牟小兵、荒原子、郭兴军、王举秀、满茳荭、刘宗海、郝娟子、王立平、王商君、魏娜、七月椰子、陈朴等诗人,虽然没有散文集出版,但在创作诗歌的同时部分加盟散文创作,频频捧出佳作,使宝鸡的散文创作彰显出溢彩纷呈的局面。
四、散文创作群体
散文一直是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以来,相对于小说、诗歌一向较为边缘的文体。然而大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向波澜不惊、安于边缘的散文随笔,突然爆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先是历史文化散文异军突起,一枝独秀,接下来思想随笔、性灵小品、书话杂谈以及新散文、轻散文、原生态散文、新生代散文、在场主义散文等等,旗帜翻飞,竞相登场,且各有实绩与可观。“散文热”赫然呈现于文坛。
宝鸡也不例外,时至今日,宝鸡散文随笔创作的风生水起,方兴未艾,已是不争的事实。
宝鸡文坛有许多心无旁鹜专事散文创作的老作者,他们的创作大都贯穿整个新时期,先后出版了一大批散文随笔或杂文作品集,有张丛笑的《驼铃声声》、胡中玉的《人生沉思录》、胡云林的《人生成熟的色调》《珍重你金色的年华》、杨青峰的《涟漪集》、曹科的《晨风如歌》、祁念曾的《红烛之歌》《艺术节的脚步》、李涛的《天上人间》《边走边看》、王东玉的《颖之诗文集》、成宗田的《周原集》、郭鉴明的《反骗导弹》、刘周社的《生命的记忆》、郑玉林的《行者的目光》、常崇信的《梦里江河》、赵太国的《生命的緑色》《独步长征》、张宝林的《岁月流云》《大地走笔》、宋天泉的《人生观之歌》、吕松柏的《白天的月亮》、高峰的《守望孤独》、赵莉渭的《西藏,我来了》、李振宇的《火凤清音》、史天路的《微澜》等。
袁敏杰、吕恭、贾雷鸣、李艳秋、居田等虽然没有出版散文专集,但长期几十年坚持笔耕不辍,佳作不断。
新世纪以来,宝鸡文坛活跃的散文作者大多是女性作者,创作成绩突出的有王素、严晓霞、王红霞、文雪梅、贺建玲、刘瑞、孙惜玲、孙晓玲、常红梅、张静、魏娜、赵亚玲、魏晓婷、杨立新、王宝莉、郑金侠、张少玫、赵洁、尉超伟等。
王素被称为一个思索者,一个热衷文学却未必热衷当作家的女人,曾经在本世纪初出版《做你的小女人吧》。这是一本从各个不同角度描述女人的散文随笔集,时尚另类,且有品位,在书市上买的还很火。
严晓霞、王红霞是两位比较活跃的作家,分别出版有散文集《此情可待成追忆》、《天若有情》。著名评论家李星说:“严晓霞的散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对‘散文就是回忆’这一命题的实践。善于从贴近生活的事物,表现自己对普遍性的人类生存境遇的感悟,是她散文的另一个特点”。省文学院副院长王维亚评价王红霞散文时说:“也许有着古典文学的偏好,她的散文语言比较雅,也比较凝炼,加之行文的明快,使得我们对她作品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间或发现有耐人品味的地方。”
文雪梅先后出版两本散文集《留下一树幸福》、《遇见》,她勤奋多产,作品多取材于身边日常、细小事物,反映草根民众的俗世生活。她的文字简单朴实、主题普通而美丽,表达的意愿朴素而让人深思,处处表现着作品的温情爱意。
贺建玲出版有两卷本散文集《夏末·初秋》,收录的作品大多写日常生活感悟,亲切自然,既充满着冽冽浓情,又散发着温馨爱意。
近期出版的女性作者散文集还有赵玲萍的《看景》、李娟莉的《落英的珍藏》、魏珊珊的《晨影》。
宝鸡的女性散文作者虽然大多数都没有个人作品集面世,但她们的散文随笔佳作源源不断,她们大多抛弃了传统的散文线性的单一叙述模式,增加虚构的想象的成份,让一个意象、一系列动作、感觉,特别是意识在散文作品中纷至沓来。特别是刘瑞、孙惜玲、孙晓玲、张静、魏娜的散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反映人的深层的生存智慧和生存状态,直逼事物本质的精神力度、精神内蕴和精神气质,是心灵真实而美好的表达,是自由自适心境的流露,是生命力的呈现与凝聚。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曾担任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陈同钢曾出版四卷本文集,收录大量散文作品,作为一个老干部、老领导多年长期辛勤笔耕,成绩不斐,值得庆贺。
吕向阳作为报人散文作家,他的为数不多的散文作品以开阔的视野和胸襟,“见证与写实”的书写姿态,介入社会生活、直接感受、认识和反思,为时代、为社会立言,传达的是一个新闻人的胸襟与情怀,彰显的是一个作家的道义与担当。他的散文写出了乡村土地内在的力量,包含着对生命存在的开掘与思考,将农民卑微的生存状态写出生命的尊严。是有着民间烟火的平民美声。《麦收时节》、《苦命的妗子》是他这类作品的代表。
韩自兴长期致力于散文创作,20年来创作散文随笔近千篇,自印七本散文集,是一位勤于创作的实力散文作家。
马平川是近年来国内较为活跃的青年评论家,曾获得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他的散文《农民情结》是一篇情真意切的优秀之作。
王云奎出版有散文集《昨天的记忆》。他的《一个财政局长的工作手记》获得过冰心散文奖·单篇作品奖。其散文多以民间琐事及回忆录为主,语言朴实简单内容详实。虽缺乏艺术性,但读来自然亲切,曾有一定影响。
王宗仁是宝鸡走出的著名散文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代表了宝鸡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散文集《藏地兵书》获得过鲁迅文学奖,迄今已出版专集31部,《雪山采春》、《鲜花开在山那边》、《荒原与人》等都是名篇,他的《藏羚羊跪拜》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老愚是扶风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他曾在全国倡导新散文革命,著有《世纪末的流浪》《蜜蜂的午后》《正午的秘密》,《在和风中假寐》等。老愚既是散文理论家,又是优秀的实践者,在全国散文界具有较广泛的影响
羁居在外地的的江冠宇、范文、宁颖芳、杨广虎、陈仓、安永强、刘省平、常晓军秦尧文、扶小风、紫慕、张谋、段路晨等散文作者枚不胜举,因了他们难舍的故土情怀,也因了他们的深厚的人文情怀,他们同样为宝鸡的散文创作增光添彩。
宝鸡水利局编辑出版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洋洋三卷计百万多字的散文集,也是宝鸡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
五、网络散文与报告文学。
曾几何时,网络文学还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文学定义,尽管网络文学概念仍有待于理论上的进一步确立、修补和完善,但文学进驻网络空间并且日益活跃、日渐繁荣却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以及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文学的参与者大大增加,文学创作的门槛也大大降低,也就是说在网络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文学创作,“发表”这个词已不在具有多少令人心驰神往的意义。传统纸媒的功用在萎缩,而网络空间的功用在无限大地澎涨。对于热衷于文学、热爱文学写作的人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是散文创作者。而网络散文应该是网络文学里最为活跃最为发达的一个文学品种。
追求自由是网络散文之魂,也是网络散文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因。自由化、无约束化、私人化的特点,使得散文书写在网络上可以自由地驰骋。现实中及传统纸媒中对个人强大的压抑在网络散文中失去了力量,于是平等的自由精神感召下诞生了许多形式的文字狂欢。网络文学的旋风,带来的一定是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网络散文的兴盛与发达着实是必然的。
宝鸡的网络散文,同样不会偏离全国的大气候。由于网络散文的碎片化、随笔化、即兴式、语录体、微博体等书写方式的特点,我们无法对具体作品进行叙说,只能对网上活跃的作者进行简单梳理。
一类是在网络上主要传承传统纸媒文学创作的作者,比如鲁翔、田桥、草文竣、菊蓉、卢文娟、周周、王小波、梁战龙、逐云听风、东风第一枝等,他们的网络散文注重传统纸媒时代的创作原则,追求文学性和艺术性,其散文创作由现代生存引发精神思考,且许多文字也同时发表于各种报刊杂志。
另一类单纯抒写自我的日常现实和心里状态,记叙日常活动,比如爬山、户外、郊游、逛街、交友、宅家等等,文字是较为单纯的日常生活的生命言语,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意识。以迷雾森林、长风、雨纷飞、云朵、紫翎、萧萧、秦岭紫烟、秋水时至、薄荷叶子、半树桃花、云在飘、追寻、陈仓月色等为代表,他们的散文随笔大多具有自由性与开放性,很大程度满足和适应了现代人所需要且习惯的东鳞西爪、吉光片羽但又不乏革新与创造性的精神表达。
可以说当下的网络散文大多缺乏思想深度,但却又具有传统散文所缺少的人性深度,大多缺乏学术深度,但由于自由、不受约束等特点,时常又是文笔激昂、文采焕然,着实令人击节。
 
报告文学曾是上世纪80、90年代特别流行的一种文体。为什么当时会出现“报告文学热” 呢?这是因为报告文学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敢于揭露矛盾和斗争,紧跟时代的步伐,传递着时代最新的信息和观念意识,较大程度地透漏与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新声。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的透明、网络的兴起等诸多因素,报告文学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渐次失去,风光不在。
宝鸡也曾出现过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李凤杰上世纪末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还你一片蓝天》,反映失足青年犯罪及改造过程,有青少年中颇有影响。获得了全国少儿图书奖。       
尹西农在80、90年代分别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魂》和《中国窗》。前文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前线战争场面,后者反映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珠海的创业与发展历程,具有较大反响。
白立在上世纪80年代末曾与诗人沈奇跨琼州海峡到海南采写了反映海南人才大潮的长篇报告文学《为了梦中的椰子树》,获得了“中国潮”全国报告文学奖,著名评论家王愚曾在《文艺报》发表专文予以评介。他还与渭水合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关于性病患者的采访手记》。
邵文海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反映千阳民间工艺的《农耕文明的后裔》获得了《人民日报》报告文学征文奖。
渭水与沈奇合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情人潮》,曾有较大影响。
祁念曾创作的《千秋业》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职业技术教育的长篇报告文学,他另有报告文学集《三秦儿女在深圳》。
李三虎创作的《冯家山的激情岁月》是一部反映上世纪70年代冯家山水利工程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力作。
董惠安创作的《我们毕竟年轻》全面反映了80年代当代大学生生活,较有影响。
刘启哲的《广厦梦》深刻描绘了上世纪平民百姓的居住状况及居住梦想,曾引起较大反响。
吕向阳的长篇报告文学《三十六个挖宝人的命运》,生动再现了一群藏宝、护宝、献宝人的奇特命运,
张润棠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宝出土举世惊》曾发表在《人民文学》,受到业内关注。
王维新的《走进西部深处的上海人》《红豆杉之恋》也有一定影响。
毛广魁、齐阳、袁智强、白德泉、郭应文、王文科、张国春、曲歌、庞阁霞等都曾投入报告文学写作,且都有较好的作品问世。
总之,宝鸡的散文创作虽然呈现出百舸争流、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开拓与提升,好在已有一批不仅在年龄上而且在思想和美学观念上都具备的作家正在成长与成熟起来,宝鸡的散文创作完全可以再上层楼。
 
上一篇: 书法三要素均有整体和局部两重性 下一篇: 宝鸡新诗60年 白 麟

版权所有:宝鸡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翻版必究 联系电话:0917-3261045 3261046
地址:宝鸡市行政中心2号楼9层 邮编:721004 技术支持:宝鸡市合强软件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100945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254号